中油瞄準強化煉製競爭力,預計總投入金額約429億元,擴充煉油廠重油加氫脫硫設備(RDS)產能,分別為高雄大林廠的45億元以及桃園煉油廠的384億元,目標三年RDS產能達到日產能17萬桶,超越台塑化的16萬桶,力拚煉油獲利貢獻度。
RDS為煉油廠核心製程設備,其用途為去化原油成分中的硫份,後端煉製出來的汽柴油的含硫量才能降低,符合國家標準對外販售;而原油售價取決於含硫量高低,含硫量越低原油,價格越貴;反之,含硫量愈高,價格愈便宜。
中油分析,低硫原油比含硫量高的重質原油,一般每桶貴上3~5美元,高峰時價差可達8~10美元。因此RDS設備大小,就關乎到煉油廠購油成本與競爭力。
目前台塑化RDS日產能為16萬桶,而中油日產能為10.5萬桶,換言之,台塑化可以多買便宜原油,中油則要買較貴的原油。如此一來就形成兩家競爭力不同。
陳金德表示,為改善中油的煉製能力,預計今年起會針對桃園煉油廠提升RDS產能,不過由於當地民眾對桃園廠有疑慮,因此中油將加強對外溝通。
目前桃園廠有兩座RDS,一座日產能約3萬桶,另一座為1.5萬桶,中油規劃針對後者提升到7萬桶,桃園廠兩套日產能,未來將從4.5萬桶提升至10萬桶,改善產能預計花384億元。<摘錄經濟>
arrow
arrow

    陳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