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ETF發展十餘年來,在2016年創下三高紀錄,可說明豐收的一年。去年上市掛牌的ETF達27檔,為歷年發行檔數最熱;單年度規模增加668億元,是歷年規模增加最多;以及整體規模達2,722億元,為歷年規模最高。
其中國內ETF市占率最高的元大投信,在國內ETF規模、海外ETF、槓桿╱反向型ETF、商品期貨ETF與檔數,都位居市場第一。
根據CMoney統計,截至2016年12月底,國內ETF檔數達63檔(含跨境原股掛牌商品),元大投信旗下ETF檔數共25檔,是各投信檔數最多,若計入目前正募集的三檔美債ETF,元大投信的ETF檔數將達28檔。規模方面,國內整體ETF規模去年增加668億元,以元大台灣50反1(00632R)年增603億元最多,其次是元大滬深300正2(00637L)增加111億元。
目前元大投信ETF規模為1,894億元,較2015年增加416億元,市占率69.7%、保持第一。
當中,國內ETF規模為1,304億元,海外ETF(含期信產品)有590億元,槓桿╱反向型ETF 1,103億元,商品期貨ETF則有116億元,規模都是市場第一。
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分析,近年全球股市呈現三低狀態:周轉率低、成交量低、流動性低,因此投資人轉向偏好低波動、高股息的股票,例如每年配息穩定的元大高股息(0056),過去一年規模創下新高。
此外,海外智選(Smart Beta)指數優化產品崛起,也是因為符合投資人需求,結合主動式選股與指數化操作,加上具有較低的成本優勢,透明度較高,獲得市場青睞。
劉宗聖指出,隨著國內ETF產品的資產類別,從股票、商品,跨入債券、外匯等,將啟動新台股時代的來臨,ETF成投資顯學,多元布局不再是口號,未來「一個帳戶就能買到全球商品」。
而且,不論是因應短期交易的槓桿╱反向型ETF,或是具有配息的高股息、債券ETF,甚至是掌握高波動度商品的商品期貨ETF,都能滿足投資人短線操作與中長期理財規劃的需求。<摘錄經濟>
arrow
arrow

    陳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