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譽為企業神祕功臣的投資人關係(IR),近來成為市場愈來愈受重視的角色,證交所表示,上周首次於台中、高雄舉辦座談會,因中南部公司經營者相對「樸實」,不擅長經營IR,可能因此錯過「被投資」的機會,將來持續推動以協助公司需求。
證交所表示,許多中南部上市櫃公司營運都有好表現,但對IR概念還是很陌生,基本上都是財務、副總或總經理等兼任發言人,沒有IR部門,因此錯過許多讓外界認識他們的機會,甚至要與大型資金持有者談判入資、合資等議題時,失去重要籌碼。
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國內投資組長游迺文表示,投資者在把錢放進去之前,都需有充分的訊息分析,同時,除了重視公司經營獲利,也愈來愈重視企業社會責任,以行動證明對企業盡職治理的支持。
證交所表示,台灣證券市場法人成交比重高達5成,外資持股占市值近4成,機構投資人做投資決策前,需詳細且透明的了解資訊,才能放心將資金投入。不過由於上市櫃公司經常擔心「多說多錯」而觸及資訊揭露的紅線,所以經常乾脆選擇不要說,對此,證交所邀請有IR專業經驗的公司,對其他中南部公司進行分享。
台灣百和工業副總葉桂珠表示,只要遵守「不只報喜不報憂、不批評同業、不批評分析師、不評論股價」的四不原則,就可以在合法且能力範圍內滿足投資人的期待。
聖暉工程經理曹耘涵也指出,即便在不同場合面對不同投資人時,都應該對外發言一致,不誇大浮實,即時資訊的公告,避免造成資訊不對等的問題。
中鋼股務暨投資人關係組長李冠瑩則以中鋼案例說明,例如逐案票決、提供英文資訊,都是有效與投資人建立長期且互信關係的方法。<摘錄工商>
arrow
arrow

    陳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