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在台掛牌的ETF檔數突破60檔,深耕市場的元大投信貢獻匪淺。總經理劉宗聖表示,接下來將從業務、服務、風控三面向的創新揭櫫下一個ETF世代,引領台灣打ETF亞洲盃,站上國際舞台。
台灣ETF市場從2003年誕生首檔ETF-元大台灣50(0050),發展歷史已將近14年,直到2014年主管機關再開放槓、反ETF,正好搭上中國大陸投資熱,近三年市場才以爆發式速度躍進,去年正式達到數量突破60檔、全體規模超越2,500億元的里程碑,其中,元大投信擁有近七成的市占率,是重要的趨勢推手。
劉宗聖表示,近年元大投信推出不同世代的ETF,從股權商品到連結石油、黃金標的的期信商品,先決條件在於法規創新及技術創新,自然而然形成產品創新。
但隨產品增加帶來數量成長,也將面臨市場飽和瓶頸,以美股與大陸市場A股ETF為例,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指數選擇,應提防ETF發生同質性過高的現象,進而產生惡質的價格競爭與資源排擠。
搶推產品
扮演成長推手
元大投信身為國內ETF最大發行商與領導品牌,關注的策略不再只是產品化,劉宗聖說,接下來元大揭櫫下一個ETF世代,將從業務創新、服務創新與風控創新三大層次著手,既做好國內市場,還要輸出國外,讓台灣優良產品技術被世界看到。
首先在業務創新,國內投資人對ETF的想像仍停留在第一哩路商品層次,但國際發展的最後一哩,是把ETF看作交易策略、解決方案,乃至於資產布局的必要元件;因此元大不斷拓展新業務,包括今年可望上市的債券與外匯ETF,企圖建構一個ETF組成的多元資產平台。
劉宗聖說,元大投信的業務已不囿限於ETF的F,亦即「基金(fund)」,而是開始思考「ETB(bond,債券)」、「ETX(exchange,外匯)」、「ETC(commodity,商品)」各種的可能性。若進一步深化,ETF會成為一種ETP,P指協定(protocol)或平台,提供股票族、商品族、銀行族、外匯族與債券族共同的解決方案及交流語言。
其次在服務創新,元大投信除了做好KYC(認識客戶),更會讓KYC轉化為KYP(product),也就是更加了解產品。
策略合作
搶攻國際市場
下世代的ETF業者不再只是發行商,還要具備引導投資人活化產品的能力,猶如「釣魚」的比喻,與其直接給魚吃、不如教導釣魚技巧,特別是ETF一種工具就能滿足投資、投機、避險、套利與價差等五大交易策略需求,應廣泛推廣ETF便利且多元的功能,使其充分協助投資人達成短中長期目標。
第三是風控創新。劉宗聖指出,ETF操作雖然講求透明,管理講求被動,但其中涉及的基金管理與運作難度不亞於傳統共同基金,尤其國內ETF市場才爆發不久,很快有了跨時區、跨幣別、跨資產的商品,投信業必須不斷強化前中後台的基礎建設,允當處理售前到售後服務的風險管理。
為全方位提升競爭力,元大近年積極與海內外交易所及業者交流,除了前往歐美考察,在大陸設置合資公司「華潤元大」,與各國指數公司簽署戰略合作,去年起受邀至印尼、馬來西亞、泰國等分享經驗,目前並擔任泰國9支ETF的技術顧問,版圖擴及東南亞,落實立足台灣、放眼大中華、走向國際的理想。<摘錄經濟>
arrow
arrow

    陳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